坦白说,《魔女的夜宴》是我第一部认真游玩的视觉小说(虽然只推了宁宁一条线((因为我是冲着绫地宁宁的知名度才买的游戏(((甚至一开始还买错了游戏)))))),在这之前,我对玩galgame的人是抱有偏见的。这种二次元游戏似乎只是迎合某些人的幻想,用纯粹的媚男套路和虚幻的情节构建一种逃避现实的舒适圈,并不认为这些作品能传递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情感,更不可能触及像我这样“坚韧不拔的内心深处”。但当我这两天通关了绫地宁宁线后,也许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
下面大概介绍一下本作宁宁线的剧情内容和构成故事高潮的终极矛盾
主要背景:
大概是男主拥有读取他人心情的超能力,(比如对面的人难过,男主会闻到苦味,生气会闻到一股酸味这样的。。导致性格阴暗低沉)女主绫地宁宁有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矛盾导致父母离婚以至于影响到了她本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变得圆滑,冷漠,没有朋友之类的)于是为了实现父母和好并拥有愉快童年的愿望和一只有魔力的猫签订契约变成魔女(代价是。。不大方便透露,总之非常戏剧化)
主线剧情:
大概是宁宁为了积攒实现愿望的能量创办社团帮助同学,在同学感到满足时收集溢出的精神能量,然后男主在一次与宁宁的戏剧性会面中不小心吸收了这些能量导致宁宁努力白费,背景设定男主由于内心的空洞才导致能量被吸收,于是男主为了弥补过错也是为了改变自己阴暗的性格加入了社团一起帮助同学来和宁宁收集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两人长期相处共事,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事件后共同成长,也发展出了恋爱的感情。
终极的矛盾:
男主在与宁宁的相处中内心的空洞逐渐被幸福快乐填满,导致原先被吸收的能量一点点回到宁宁原先积攒的容器中,加速了宁宁实现愿望的过程,照理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原先男主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剧情揭示宁宁许下的愿望是回到父母离婚前获得一个愉快童年,这意味着宁宁将回到过去,这与当前和男主幸福生活的现实产生矛盾,换句话说男主和宁宁生活越幸福,他们所相处的时间就越少,未来就越绝望和痛苦。故事进入最激烈的情感冲突阶段,宁宁的命运和男主的努力似乎达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点。超现实设定在此处成为打破二人关系的决定性力量。
主线结局
再三思考下,二人决定珍惜最后时光,来了一场尽兴的约会。最后在夕阳下的学校活动室内,两人相拥-分别,在分别前男主拜托宁宁将自己的记忆以能量方式一起带走(剧情设定男主用别的方式劝说宁宁导致宁宁并不知道这是男主的记忆),为了在宁宁人生重启后的某一天能重新和她坠入爱河。最后,宁宁发动能力并化作光芒消失了,男主以牺牲自我和情感为代价,让宁宁“自由”或幸福。宁宁消失后,男主和整个世界的记忆也开始发生修正,他不再记得宁宁,好像这个人从未存在过,尽管最后男主偶遇了世界修正后的宁宁,但也只是眼神相视一瞥,然后作品进入开放式结局。
restart线剧情
这部分故事发生在主线结束,你重新开始游戏时,宁宁回到了过去,并拥有原先的所有记忆,而原先男主的记忆则被压缩为一块晶体一起回到了过去,此时父母虽然不再吵架,但也早无任何感情,而宁宁为了能重新遇见男主,将未来的变数控制在最小,即将原先愿望作废,让父母离婚一切同重来前一样,她考上了原先的学校,租了原先的房子,在忍受着原先记忆所带来的巨大的孤独和绝望中重复之前的生活,但当她再一次遇见男主时,这个世界的男主早却已没有原先的记忆,宁宁在崩溃中却误打误撞让男主接触到了原先的记忆晶体,至此男主记忆恢复,两人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重逢,迎接他们的是不需要重来的幸福时光。
好吧,也许你看完以后会觉得又是这种老套剧情,我承认,在2025年的今天,这样的故事对人们来说不再有吸引力了,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故事流程完美符合一个好故事该有的“八步叙事法”,剧情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是,我花了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一天当中充分体验了整个故事,有时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就足够扣动心弦让人代入其中,何况是整整10个小时的互动作品,想不被感动也很困难吧喂!(っ °Д °;)っ
好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这个作品的一些思考,毕竟我过完宁宁线的剧情后,用小学写作文的一句话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真切的感受,当故事结束响起音乐re:start 君とまた出逢えて(与你再次重逢)和滚动cast列表的时候,我真的不争气地流下了眼泪ε(┬┬﹏┬┬)3,引发我思考的,
一是本作为什么会给我巨大的震撼和足量的后劲(我现在有时候还是满脑子的宁宁的故事,被疯狂硬控),
二是从男主心中的“空洞”出发,我想借助最近了解的精神分析中的“对象a”和“欲望”等概念谈谈宁宁和“空洞”的隐喻。
ps:当然我本人并不是哲学和心理学的科班出身,本文所涉及到的“理论”纯粹为个人兴趣平时瞎看的理解,希望专业人士能指出问题所在以及不要嘲笑本老鼠。/(ㄒoㄒ)/~~
玩家的感动与震撼
人的感动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我过去常常觉得只有那些超现实的宏大情节才能创造夸张和不合常理的戏剧冲突。在这个故事的产出与消耗循环越来越快的时代,作品的冲突只有足够激烈,足够不可思议,似乎才能勉强在现代人见怪不怪,波澜不惊的心中荡起一丝涟漪。但这次长达10个小时的游玩让我也意识到了,不是故事不够离奇,冲突不够强烈,而是我们失去了长时间专注,沉浸在同一个故事中的机会。
你也许会说,这个galgame又是魔法又是穿越又是契约又是超能力的背景设定难道还不够夸张不够不可思议吗?我不否认这些宏大情节在剧情推动上的作用,但他们更像是锦上添花。对我来说,游戏里第一次遇见宁宁讲话,第一次因为契机加入超自研社团,到后来第一次为了解决川上同学的约会模板问题而和宁宁排练模拟约会,第一次参加宁宁的学习辅导小组,第一次一起举办万圣节party,第一次在宁宁生病的时候看望她,等等等无数个第一次(是的,我全都历历在目,哪怕这只是游戏设定的桥段)
正是这些日常的不能再日常的桥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男女主互相态度的微妙变化乃至表情和行为的微妙变化构成了感动的源泉。是的,这就好像是你在度过另一种人生一样,巨大的文本量和角色语音堆砌起来的不仅是游戏的比特容量,更是接近现实生活点点滴滴的生活的体验,也许是我也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有那样的怦然心动,有那样的尴尬和无地自容,才能让我在推进故事时有同样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难过。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是全程在皱眉、痛苦面具和姨母笑的loop中过完了游戏。
情感投射的消失和”剥离感“——满满的“后劲”
让我们用稍微装b一些的词来进行以下部分的分析:你是否也有过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影片后怅然若失,甚至陷入虚无的感受呢?
虚无,也许是我在游玩后最强烈的情感。当看到宁宁手捧鲜花在万圣节的party上发言的那一刻,我忐忑地敲击鼠标,下一幕,屏幕变得雪白,片尾曲随之响起,cast也慢慢从底部滚动上来。就像电影院里电影结束的一瞬间,周围的灯亮起,观众们拎着不剩几个爆米花的纸筒转身伸起懒腰,保洁阿姨拖着大大的垃圾桶站在出口前一样。“结束了。”10个小时的沉浸已经让我产生了情感投资,就像宁宁在剧情中的消失一样,对我来说,故事的结束意味着我在这段故事中作为旁观者也要消失了,也许他们会继续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一切与这个屏幕前的人无关。是的,我,与这个世界无关。佛洛依德有提过一个词叫“客体丧失”,指的是个体在情感或心理上失去了某个重要的“客体”——通常指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人、事物或信念。也许在潜意识中我认为“宁宁”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因为我们在游戏世界中的某种“关系”结束了。尽管我们并不是真的失去了宁宁,只是失去了与她互动和陪伴的过程,失去了情感投射的媒介和对象。
对于虚无,有人说“人对精神世界的过度探索会让人滑向虚无主义”,在故事结束后对故事过度的挖掘何不算一种过度探索呢,我们希望我们和角色的情感连接是“永恒的”,但游戏和影片作为一个有终点的叙事媒介,注定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种“永恒感“随着游戏结束而破灭,我们无法陪伴他们,甚至无法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这时意识到我们从头到尾都是个“局外人”。也难怪空虚和怅然若失了。
男主心中的“空洞”:实在界的中心与对象a
如果你阅读了最前面关于游戏剧情的部分(没读过也不要紧),你就会知道,整个故事的背景中,男主保科(也就是玩家扮演的角色)心中先天性的拥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正是因为这个空洞的存在导致了男主拥有读取他人心情的能力,也导致了他吸收了宁宁收集的能量从而使得主线剧情得以展开。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汇聚在这个“空洞”上,我们留意到正是这个空洞的存在支撑了男主所有的行为逻辑“空洞”既是他内心深处的不安源泉,又是驱动男主存在的核心动力。如果将“空洞”视为一种隐喻,则可以将其与拉康精神分析中的一些理论联系起来。
在这之前,有必要简要地介绍和归纳一下拉康在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这里只列举符号界和实在界。
首先是符号界
有些地方也译为象征界,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被我们用人话描述的东西,即用语言符号编织的世界。当然,由可以被描述的东西就有无法被描述的东西,这种未经过符号处理的原生世界就是实在界。
实在界
实在界喻指语言符号所覆盖不到的地方,它是一种原初状态。在这里,我们稍微举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小栗子:问问你自己,当我们在形容心情悲伤的时候,除了使用”难过“、”悲伤“等名词以及描述哭泣,忧郁等行为的词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或者说回到一个你还无法说话的时刻,有一种东西涌了上来,它充满了你的身体。它是湿的,是热的,是不受控制的。你想哭泣,但你甚至不知道哭是什么,只是试图发出声音,本能地尖叫或抽泣。你感觉胸口快要裂开了,但你不知道它叫什么,也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当你回望那里,是不是感到了一阵空白和不知所措?你感到焦虑和恐慌,这就是混沌的实在界。
对象a(object a)
拉康认为在实在界的中心存在着一个永远抗拒符号化的坚硬内核。这个内核是一种空隙和短缺,当我们靠近这个空隙想将其语言化时,总有一堵高墙将我们挡在外面,高墙内部的东西被称为”对象a(object a)“或者原质(the thing)~~(尽管后来齐泽克极力将这两者做了区别,但在这里我们先简要将他们归为一类,因为好像真的差不多。。)~~有时对象a也被解释为“欲望”的对象,此欲望不是指具体的欲望,而是使你产生欲望的念头,比如当你实现一个愿望后,很快又会出现新的欲望,对象a驱使你生成欲望,本质是一种永远无法被真正获得的东西。拉康还认为,每个主体在进入符号界时,由于对象a这堵高墙的影响,都会经历一种“被阉割”的状态。主体不再是完整的自我,而是在语言和他者的框架中构建自身,使得主题的中心形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注意这个“空洞”,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隐喻“。
”欲望围绕着它编织自身,而欲望的中心是短缺,是空隙,这一空隙是实在界的剩余。“——《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赵淳
柊史(男主)的“空洞”与欲望
在游戏背景中,男主的”空洞“是一种天然的“阉割”,压抑着他作为主体去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空洞最初是不可见的,对保科本人而言更是毫无觉察。他只知道自己拥有某种能力,可以具体感知他人的情感,这让他与周围的世界保持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他既能感知他人,却无法真正与他人连接,这种能力表面上让他“更多地”理解了别人,但实际上也让他离别人“更远”。在第一章中男主的空洞吸收了宁宁收集的能量,随后又被告知只要“空洞”被填满,能量就能返还。换句话说,原先的能量并未消除空洞,只是占据了这个空间。而之后男主和宁宁所做的一切看似是修补这个洞,实际只是将这个空洞进行转移,置换原先的能量。就像欲望永远无法被满足,它永远是匮乏的。齐泽克曾说“当我们面对欲望的对象时,更多的满足是通过围绕着它(指对象 a)来跳舞而得到的,却不是径直地走向它”,或者说我们不是不想走向它,而是根本无法走向它。当保科询问相马(与宁宁签订契约的黑猫,同时也是告知男主空洞存在的人)如何修补空洞时,相马说她也不知道。尽管随着剧情推进,当男主与宁宁相爱,两人互相理解成长,一起迈向幸福时,“空洞”看似得到了修复。但我们都知道,主线的剧情设定有着【“空洞”被修复=幸福生活的崩溃】这一结论。
在主线剧情的最后,相马给男主的解决方案是,将他的记忆做成能量碎片移交给将要回到过去的宁宁,但这种方法无疑是在男主“即将被修复的空洞”位置再次捅出一个窟窿。可以看到,自始至终,“空洞”从未被修补,所有的幸福和欲望的满足带来的是另一个更大的“空洞”。
绫地宁宁代表着什么
其实这里才是我最想说的地方,也是之前多次提及的矛盾所在:宁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种同时包含吸引与排斥的混合物。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她自己身上,还体现在她与男主的人物关系发展上。
从宁宁的视角来看,作为魔女,维持其魔力和自身存在的根基是她多年前许下的那个幼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与她在当下的幸福是排斥的,即宁宁获得幸福的代价正是她自己。设定上的宁宁拥有着原生家庭的悲剧:年幼时父母感情破裂,离异后,自己跟随父亲生活,在父亲构建再婚家庭时,始终无法接纳为人亲善的继母。“和我缔结契约的时候,宁宁是孤身一人。父母已经离婚了好几年,但她却无法融入新的家庭,仿佛整个世界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一样”游戏中的相马做出了这样的补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第六章后和男主顺利成为恋人的宁宁,这时的她不再是孤身一人,既和男主拥有着甜蜜的恋爱关系,又和其乐融融的社团成员组成了知己知彼的小圈子。宁宁也许从没想到后面这一切的发生,过去的她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否定了自己的未来。
从男主保科的视角来看,宁宁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对象a“的能指。她是保科在游戏后期欲望的驱动力。前面说过,对象a是欲望的原因,而非欲望本身。它是一种永远无法被真正捕获的对象,主体的欲望围绕对象a的缺失而展开。在游戏中,说不上宁宁是保科的“空洞填补者”,但她的存在推动了保科对自我的反思和改变,甚至让他开始主动追求幸福的可能性。然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入,宁宁的不可得性逐渐显现,正如游戏的一条成就讲的那样:绝望的尽头是深爱。爱发生在绝望之前,但在也出现在绝望的背后。绝望的来源是永远的缺失。美好的幻象驱使我们不断接近它,但在一个具体的欲望得到满足后转而又陷入空虚,当我们走向欲望时才发现,它的背后其实什么也没有,真正想要追求的那个东西其实留在了我们的身后,而我们却无法回头。
最后的事情
虽然我前面一直在强调和分析的是关于”越靠近,越远离”这个情节,但本作的另一个核心其实是关于陪伴和成长的。绫地宁宁和保科柊史毫无疑问是有着先天或后天的某种心理缺陷的,他们心中的空洞在互相陪伴的过程中虽说无法被填满,但最后都选择了与这种缺失达成和解。宁宁在restart故事中回到过去,但她对原生家庭破裂的事实却仍表现为不作为,她的空洞并未被填补,她做的只是与自己的和解,包括尝试接受继母的存在、缓和彼此的关系。而保科在restart线中接受了宁宁一并带回的记忆时也对宁宁说“现在的我和曾经你认识的我并不完全是同一个人”。在触碰到记忆的那刻,对于幻象的憧憬使得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阴沉的自己选择了阳光的自己,而阳光的自己选择了与心中的空洞和平共处。两人的幸福表面上是对互相的接纳与支持,实际离不开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和解。
幸福的结局让人感到失落,除了之前所说的关于情感投射消失和剥离感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幸福的结局本就是一个幻象,它有意无意地提醒着我们:有这样一个空洞在我们的心中,重要的不是去填补它,消除它,而是意识到它,感受到它,尝试接受它。真正的关键并不在于幻象背后那个不可触碰的绫地宁宁,而在于我们能否像保科一样,探知自己心中的“空洞”,能否意识到幸福是我们在这个空洞周围的舞蹈,是一种在“未得”中持续追逐的状态。尽管幸福或许不会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到来,但它在追逐的过程中,始终以一种微光的形式存在。这微光,正是我们生命中最真实、最温暖的部分,它虽不起眼,却悄悄地滋养着那些未曾被满足的愿望和未能被抚平的伤痕。
ps:我也好想在手指疼的时候被宁宁这么安抚
再次ps:
这个场景原型居然是京都站,没想到我也之前也意外的圣地巡礼了,这里用的钱王的照片